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 休闲 > 天热烦躁 小心患上“心理中暑” 正文

天热烦躁 小心患上“心理中暑”

时间:2024-10-14 12:57:38 来源:网络整理 编辑:休闲

核心提示

炎热的夏天到来,持续的高温天气不仅会让身体中暑,而且容易使人产生烦躁心理,导致“情绪中暑”。因此,大家要多吃清淡食物,注意劳逸结合,保证睡眠质量;参加一些感兴趣的活动;遇事要心平气和,尽量保持平静、乐

炎热的心理中暑夏天到来,持续的天热高温天气不仅会让身体中暑,而且容易使人产生烦躁心理,烦躁导致“情绪中暑”。小心因此,患上大家要多吃清淡食物,心理中暑注意劳逸结合,天热保证睡眠质量;参加一些感兴趣的烦躁活动;遇事要心平气和,尽量保持平静、小心乐观的患上心态;平时要多与朋友沟通交流,从而缓解心理压力。心理中暑

高温天气易出现情绪烦躁

18岁的天热罗冉(化名)今年刚参加完高考,心情却一直比较低落,烦躁总是小心向家人发无名火,事后又总感到懊悔。患上心理专家认定,这是“心理中暑”。随着高温天的到来,不少人都出现了情绪烦躁、憋闷、焦虑的心态,不过专家表示,其出现原因与心理疾病无关,是受外界环境变化所致的生物学反应,也称‘心理中暑’”。

名词解释:“心理中暑”

“心理中暑”,指的是在夏季莫名其妙地出现情绪和行为异常,如情绪烦躁、爱发脾气、心情低落,容易骂人等。这种情况通常在清晨会好一些,但下午和晚上却变得比较糟。心理学家和医学家认为,人的情绪与气候有密切关系。当气温超过35℃、日照超过12小时,气候变化对人的情绪明显会造成影响,导致情绪和认知行为的紊乱。

除了气温变化以外,“心理中暑”还与人的睡眠时间和饮食不足有关。高温天气,人食欲普遍下降,加上睡眠质量差和出汗,会影响体内电解质代谢,从而影响大脑神经活动,让人情绪和行为出现异常。

心理中暑易“催化”自杀心理

心理专家认为,自杀者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,但持续的高温天气所起的“催化”作用不可忽视。气温上升幅度较大时,气候对人体大脑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明显增强,容易导致人的情绪和认知行为紊乱。与此同时,高温天气下,人体难以得到正常充足的休息,再加上食欲低下,容易导致人体内分泌紊乱,在一定程度上会激发人体的激动、烦躁和焦虑情绪,使精神长期处于应激状态。

心理中暑容易导致心梗

夏季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峰期,而“心理感冒”是造成夏季心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。天气炎热,人的心情容易烦躁、紧张,加上夏夜天气炽热,睡眠质量下降,容易导致交感神经兴奋、使心脏的耗氧量增加,如果再加上过度神经劳累等因素,发病危险就更大了。另外,高温环境下,心脏等器官的供血相对减少;心脏的负担增加也是主要原因。重视定期的体格检查,按照医嘱服药治疗是预防心绞痛、心梗的首要措施。

如何预防“心理中暑”?

(1)打造一个“心理空调机”,为心灵吹风纳凉

俗话说:“心静自然凉”,经常听听舒缓的轻音乐,或i是静坐沉思,闭上眼睛想像森林、蓝天、大海、冰雪等令人感到凉爽的情境,打造一个“心理空调机”,为自己的心灵吹风纳凉。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,切忌暴跳如雷,最好是冷静下来,暂时回避,正如俗话讲的“退一步海阔天空”。

(2)要有意识地保持乐观、宽容的心态

美国着名心理学家埃力斯曾提出合理情绪疗法,并用ABC来表示:A代表诱发事件;B指个体对这一事件的想法、解释和评价,包括理性和非理性的信念;C则代表个体情绪和行为的结果,理性信念往往导致乐观快乐的情绪,而非理性信念则容易导致悲观烦恼的情绪。因此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,要尽可能以积极的、乐观的态度去理解,与他人相处尽可能以善良、宽容服人。

(3)要注意劳逸结合,做好自我的时间管理

参加游泳、滑冰等全身运动,不仅可以增强耐热能力,而且有利于疏解内心压力。根据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,应及时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,养成早睡早起和午休的习惯,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是保证心情舒畅的法宝。

心理专家建议:遭遇“心理中暑”时,可听听舒缓轻松的音乐,或者静坐,闭上眼睛想想蓝天、大海等大自然中令人凉爽的情景,从而降低“心理热度”。高温天时,室内可铺设乳白、淡蓝、浅绿等冷色系的装饰,少用红色等暖色系,起到安抚作用。合理安排生活,避免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外出。在封闭空间内可打开空调,进行降温,并尽量增加休息时间,适当吃点冷饮、水果等。高温天应尽量避免喝白酒,少吃辛辣的刺激性食物,不要滥服补药。当身体出汗多时,在多喝水的同时还要适当补充盐分,多喝些菜汤等,有助于预防电解质紊乱引发的神经系统功能紊乱。